近年来我国中药材呈数量锐减、质量下滑趋势,中药现代化所依赖的药材资源危机日益凸显,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据了解,我国有数千年野生中药资源的利用历史,而直到20世纪80年代为止,我国主要因为药材采集而导致灭绝或濒临灭绝的野生动植物仅有人参等寥寥数种。而从此之后的20多年,虽然我国在自然保护和物种保护方面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但物种濒危的状况也同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药用动植物濒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物种栖息地的丧失和破坏等,同时也不能否认,在已经遭受其他环境和人类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不合理的使用使物种的生存状态雪上加霜。
随着日常用药需求量庞大,药材一直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药用植物过度采集,物种数量急剧减少,这的确已是不争的事实。“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课题组的调查显示也正印证了这一事实,无序、过度的开发及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中药资源再生能力的弱化,使许多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在400~500种常用中药材中应保护的有112种,其中濒危10种,稀有38种,渐危64种。
中药资源的危机还体现在药材质量的下滑趋势上,而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国中药材存活的自然环境、生物群落在近些年来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和污染。以杜仲为例,一些人质疑杜仲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人工种植普及,怎么会有濒临灭绝的危险?通过对全国八省一市杜仲产地的实地调查和采样首次进行杜仲DNA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发现人工栽培杜仲居群间遗传变异大。某些杜仲分化品种的形态和种子已存在较大差异,因为杜仲已几乎没有野生品种,变异大的人工杜仲可能影响到原有的遗传特点和有效成分保持。
业内专家指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尽管不同的物种有不同的保护策略,但总结过去几十年的成功经验表明,最有效、最直接的保护措施,首先是加强对栖息地的保护。划建自然保护区,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采挖、收购、运输、进出口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
据了解,我国的中药市场除少数几种如麝香、甘草、杜仲、厚朴实行国家统一收购外,其他品种全部放开。对此,孟智斌指出,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利用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现在,按规定有些中药材仍属国家专营或者需要国家许可才能经营,但大部分种类没有规定或有规定但没有严格执行,这种情况造成我国大部分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来源不明、数量不清。建议在中药资源普查的基础上,制订经营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立中药数据库的同时应建立中药材资源和贸易数据库及监测网络,以便及时了解其资源动态。对于涉及野生动植物的新药审批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建议有关部门在审批新药时,首先应对其使用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进行科学评估,了解和掌握这些野生动植物药材利用的可持续性。